博彩导航

EN
Language: ENGLISH 宁波大学
关于2024-2025-1学期选修校外优质通识课程的通知

2024年07月02日 09:01

为丰富我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修读需要,弥补我校通识教育师资相对匮乏、通识课程数量有限等不足,教务处从2019-2020学年第1学期起引进部分校外优质通识教育资源作为我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补充。本学期符合条件的同学仍可以选该类课程,具体如下:

一、课程清单

本次共有35门通识选修核心课程可供同学选择,分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六个模块,以国家精品课程为主,每门课程2个学分(具体课程见表1,其中2022级及以前的同学请注意,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课程不等同于我校公共艺术课)。

表1 从校外引进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校内课号

通识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开课学校

负责人

学时

是否有见面课

见面课模式

XW0T01A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

中国历史地理

北京大学

韩茂莉

28

直播互动

XW0T02A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

西方社会思想两千年

复旦大学

于海

32

直播互动

XW0T03A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

西方文明史导论

北京大学

朱孝远

32

直播互动

XW0T17A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

中华国学

南开大学

张荣明

37

直播互动

XW0T18A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

北京大学

朱孝远

28

直播互动

XW0T26A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上海交通大学

李康化

28

/

XW0T04A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艺术与审美

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8校/跨校共建

叶朗

42

直播互动

XW0T05A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敦煌的艺术

北京大学、敦煌研究院等/跨校共建

叶朗

28

直播互动

XW0T06A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跨校共建

叶朗

30

直播互动

XW0T07A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20世纪西方音乐

北京大学

毕明辉

28

直播互动

XW0T19A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伟大的《红楼梦》

北大、中国艺术研究院、复旦、南京大学等/跨校共建

叶朗

30

直播互动

XW0T27A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中外美术评析与欣赏

湖南大学

陈飞虎

28

录播

XW0T08A

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

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 跨校共建

龚克

32

直播互动

XW0T09A

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

北京大学

肖立新

28

直播互动

XW0T10A

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

人文与医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陈勤奋

30

直播互动

XW0T20A

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

食品安全

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3校/跨校共建

楼程富 郑晓冬

30

直播互动

XW0T21A

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

海洋的前世今生

中国海洋大学

侍茂崇

34

直播互动

XW0T28A

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

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段宝华

28

录播

XW0T11A

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

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

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跨校共建

李占才

36

直播互动+校内讨论

XW0T12A

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

科研方法论

南开大学

张伟刚

32

直播互动

XW0T13A

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

思辨与创新

复旦大学

熊浩

30

直播互动

XW0T22A

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

探索心理学的奥秘

北京大学

毛利华

30

直播互动

XW0T23A

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

互联网与营销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

郭晓合

28

直播互动

XW0T29A

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

生活中的社会学

西安交通大学

杨建科

32

直播

XW0T14A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

兰州大学

孙柏年

36

直播互动

XW0T15A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走近核科学技术

兰州大学

吴王锁

30

直播互动

XW0T16A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奇异的仿生学

吉林大学

刘燕

28

直播互动

XW0T24A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天文漫谈

华中科技大学

徐学军

32

直播互动

XW0T25A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3D打印技术与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

汪焰恩

28

直播互动

XW0T30A

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

科学素养培育及提升

南开大学

张伟刚

28

直播互动

XW0T32A

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

创新工程实践

北京大学等跨校共建

张海霞

42

直播互动

XW0T33A

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

冯林

33

直播互动

XW0T34A

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

创新设计前沿

浙江大学

周磊晶

35

直播互动

XW0T35A

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

从创意到创业

湖南师范大学

孟奕爽

33

直播互动

XW0T36A

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

创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

中国海洋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跨校共建

乔宝刚

34

直播互动

二、学习要求与方式

(一)学习要求

从2023-2024-2学期开始,所有同学在校期间最多只有1次选修线上通识选修核心课程的机会,且只能修读1门线上通识选修核心课程,每门课程限选60人,额满为止。智慧树平台将对不符合选课条件同学名单进行识别后加以剔除。鼓励同学们优先修读线下通识选修核心课程。

(二)学习方式

具体操作如下:

1.平台的注册与登录

登录智慧树平台网站上我校专属页面//portals.zhihuishu.com/nbu/shareCourse或者下载“知到”app(智慧树网博彩导航里有二维码下载)完成注册方可选课学习,注册用户名为学号,默认密码为Zhihuishu@学号后六位,请在注册后及时修改密码。

请同学务必完成注册,如未注册将无法进行成绩评定。且必须认真填写并核对学号、姓名等信息,如与学校教务系统不一致,获得的成绩将不予认可。

2.平台上的选课和退、改选课

登录智慧树平台(//portals.zhihuishu.com/nbu/shareCourse)后,进入“在线课堂”进行选课(不需要在学校选课系统中另行选课)。开放时间为2024年7月2日20:00-7月4日20:00,逾期一律不再进行退、改、选课。

选课前可在本校专属页面中查看课程简介及导学、见面课安排等。除完成智慧树在线学习视频外,部分课程学生还需在智慧树网站【见面课】模块自行收看本课的课程名师直播视频。

选课成功后,课程左上角标识为“学分课”或“共享课”而非“公开课”,“公开课”模式下不会有成绩记录,仅作为兴趣课程学习。

3.平台上课程的学习与考核

平台课程2024年9月9日正式开放学习。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视频观看、章节测试、在线互动、观看直播互动和网上期末考试等各个学习环节,开课教师依据学生完成学习环节情况评定课程考核成绩。

①视频观看:学生在系统中在线观看课程视频,系统自动根据观看的集数,记录学生的观看进度比例,并自动计算观看视频的得分(视频进度不能拖拽,拖拽不会不计入学习进度)。

②章节测试:跟随课程视频的在线测试,每节视频观看完毕后,可进行本章节测试。

③直播互动见面课:部分课程设置有直播互动见面课环节,学生可以在线观看直播互动见面课并参与讨论,也可以观看直播互动见面课录像了解直播互动内容。

④网上期末考试:学生完整观看完视频、完成章节测试后,可在规定时间段内参加网上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2024年12月16日—12月26日(具体时间以课程实际设置时间为准)。12月16日零时起,观看视频及见面课皆不再记录进度与分数,请务必在网上期末考试开始之前完成所有学习。

在学习、考试过程中,严禁他人代修,多终端登录学习,刷课软件修课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其修课资格,并按照学校要求严肃处理。

4.平台上课程的成绩评定

学校对选修校外优质线上课程综合评价成绩乘以0.95的系数,即综合评价成绩最高成绩为95分,具体如下:

有见面课课程最终成绩构成:综合评价成绩(100分)=(学习进度*20%+章节测试*20%+见面课*20%+期末*40%)*K。(K=0.95)

无见面课课程最终成绩构成:综合评价成绩(100分)=(学习进度*25%+章节测试*25%+期末*50%)*K(K=0.95)

5.服务与支持

智慧树课程平台使用上的问题可咨询智慧树平台在线客服。联系人:李老师,手机:15067450610,邮箱:[email protected]。教务处联系人:董老师,办公电话:87600417。

三、学分获得及成绩记载

学生在平台上修读的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的,即获得该课程学分(所有课程的学分均为2学分)。成绩一旦进入系统后不能申请退课、重修(智慧树平台上的补考成绩即使合格也不予认可),请同学们务必慎重对待考试,尤其不要忘记参加期末考试。对已获得学分的课程学校将统一从智慧树平台中下载学生成绩,按实导入我校教务系统中参与GPA计算,并作为学生缴纳该课程学分费的依据。

教务处

2024年6月28日


上一条:关于做好下半年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期末监考工作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