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博彩导航
诚邀
全球青年学者申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浙江省、教育部和宁波市共建高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1992年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博彩导航
是宁波大学二级学院,主要从事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工作,在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劲的实力。当前,学院正处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和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期,诚挚邀请全球优秀青年学者,依托学校和学院平台,积极申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携手同行,开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新征程,共创美好未来!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
一、项目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资助模式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三、申报条件
(以下内容来自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指南,具体申请条件以2023年发布的同类型项目指南为准)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四、学校及学院待遇配套
依托宁波大学博彩导航
入选优青项目(海外)者以宁波大学“浙东领军人才A3”引进,直接聘为正高职称。具体待遇如下:
1.薪酬待遇:享受“年薪制”70万元/年。
2.安家待遇(含人才奖励经费):不低于300万元。可选择低价优惠购买180平户型人才房+奖励经费,或者选择申领安居补助+奖励经费。
3.科研经费:提供科研启动费200万元。
4.其他待遇:
(1)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级人才项目,如宁波市甬江引才计划:对入选的科技创新领域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外裔人才、青年人才项目一次性给予1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的城市经济领域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项目一次性给予5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的科技创新领域双创团队项目,按A、B、C三个层次分两期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项目资助;对入选的城市经济领域双创团队项目,按A、B、C三个层次分两期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项目资助。
(2)支持组建学术团队。
(3)学校提供全装修的过渡人才公寓,拎包入住。
(4)享受宁波市在落户、出入境、医疗、出行等各方面优惠政策。
(5)协助解决配偶工作。
(6)协助安置子女入学。
五、申请方式
有意向申请者,请将详细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绩、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发表文章目录、专利及获奖情况等)整合为单一PDF文档,以“姓名+院系(或学科)”命名,发送至[email protected],邮件请注明申报优青项目(海外)。
符合申请条件且通过评估的,我们将在1周内与您取得联系并安排专人跟进申报事项。您也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咨询了解相关申报信息。
六、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86-574-87600341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学院网址://rankbocai.com
七、学院简介
宁波大学博彩导航
成立于2000年,在计算机、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主要从事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学院有教职工183人,其中正高45人、副高61人,专任教师130余人。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9人。目前,学院在校博士生118人,硕士生1115人,本科生1195人,留学生5人。
学院现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设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十三.五”省一流学科(A类),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邱均平全国排名近五年稳居前5%,为我校唯一五星学科;计算机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三个专业通过工程专业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
近三年,获国家级项目65项,其中重点3项,优青2项;省部级项目81项,其中省基金重大创新群体2项,重大2项;省杰青4项;获各类奖项1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5项;学院拥有8个省部级平台、7个省市级科研创新团队和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学院还建有4个省级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1个市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共有实验、科研、办公用房25000多平方米。